{SiteName}
首页
东莞市资讯
东莞市古人
东莞市新闻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小吃
东莞市地理

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经济的影响分析

近日,学校收到一份来自东莞市人民政府意义非凡的红头文件。肖亚非市长亲自批复,充分肯定了东莞理工学院“多年来扎根东莞、服务东莞”,为全市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的贡献,重点表扬了由李忠红副校长牵头组织的智库团队,在短时间内起草的调研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经济的影响分析》,指出报告内容详实、分析透彻,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性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下面为报告的摘录版,有所删减。

前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东莞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东莞如何继续保持经济活力和韧性,确保如期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东莞理工学院李忠红副校长牵头组成科研团队,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继云院长带领学院部分专任教师为团队主要成员,通过发放问卷、典型调查、理论分析、逻辑研判等方式,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经济的影响分析”的咨政课题研究,希望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由于时间仓促,报告中存在的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正文

一、疫情对今年东莞经济影响的总体研判

此次疫情的致死率不如非典,但其传染性要强于非典,加上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信息流动速度快,疫情对公众产生的心理影响更为显著。课题组经过数据的模型分析,预计此次疫情持续的时间将在6个月左右:1月底为爆发期,2月为高峰期,3月以后为逐渐消退期,后续影响的长尾效应可能一直延续到6月份左右。

(一)对东莞经济要素的总体判断

1.从产业维度的分析

第一产业占比很小,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占比大约为56.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大约为83.3%[1],所受负面影响属于短期冲击,只要在后续月份赶上进度、实现同比增长难度不大。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数据的下滑是更多产业本身趋势所致,销售价格预计保持稳定,甚至均价还将略有上升。疫情对金融业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影响较大,以批发零售的损失最为明显。

[1]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年东莞第二产业增加值.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为.31亿元。

2.从消费、投资、进出口维度的分析

对消费的短期冲击影响最大,春节销售旺季受疫情影响消失,后续几个季度也将无法补偿。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明显的短期冲击,但投资在后续季度跟上一定进度,政府也可以加大基建力度等措施来弥补,房地产投资可能有明显减少或延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使得去年进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明显回落,导致对比基数相对较小,随着年贸易摩擦相对缓和、东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较快、后续季度的补偿,如果国外疫情没有出现超预期发展的话,全年总量基本不会受太大影响。

3.从企业维度的分析

规上工业企业的运行良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东莞经济的总体表现。我们预计到2月底,由于规上工业企业的防疫防护设施和措施比较完备,大部分规上工业企业能达到50%左右的复工率,疫情对2月份单月将带来21亿元左右增加值的减少,2月份单月增加值同比下降9.9%左右,未来随着复工率的增加,单月影响将减弱乃至反转。预计到3月中旬,规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2月份的产能损失。东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东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由于美国的打压导致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以及国家对5G商用进程的推动,东莞的工业企业都将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华为带来的产业链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疫情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只是短期冲击。在未来几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将逐步回复至年前水平,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良性发展。

东莞有超过50万户的非规上工业企业,他们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小,可能会有一部分因此破产或关闭。他们的受打击程度完全取决于整个东莞的环境是否能够及时复工,预计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承受极限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3月初能够有足够的复工比例,对整个中小企业的群体影响预计也就不会太大。

4.从人群维度的分析

东莞有大约60万左右的批发零售私营个体、10万左右的住宿餐饮私营个体,他们在本次疫情中遭受经济冲击最大,如果在近期内他们无法实现正常营业,可能很快面临关门倒闭。这个群体受明显冲击的至少在八成以上,大约50万多户,波及约万人。另外一个群体就是在东莞需要打散工,维持生活的东莞常住人口,疫情导致他们既需打工挣钱,又不敢外出,生活水平很快就受到明显影响。这两个群体的数量庞大,如果疫情影响时间过长,会对东莞全市的消费再次产生负面影响。

5.从财税维度的分析

疫情发生后,东莞全市各部门1月底就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措施,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于2月7日,发布关于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20条政策措施,既有支持疫情防控的税费优惠政策,也有为纳税人纾困解难的服务措施。这些疫情防控支出对东莞的财政预算影响有限,还能在一定程度产生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有利经济增长。疫情期间产生的财税减少,主要将反映在第一季度,后续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对东莞全年的财税总额预计也将没有明显影响。但由于公共卫生及企业支持方面的支出增加,预计今年财政偏紧,因此需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调整公共管理领域的资金配额,将部分治理污染的资金转给更为急需的公共卫生领域。

(二)疫情对东莞年经济增长的影响估计

新冠疫情对于传统“节日经济”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从“非典”的经验来看,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旅游、娱乐文教、批发零售等消费领域。由于的非典是在当年的4月才迅速升级,没有对春节旺季产生影响,因此此次疫情已带来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应高于当年的非典对第二季度产生的负面影响。根据课题组测算,东莞市第一季度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损失测算约为27.06亿元,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损失约.99亿元,其他第三产业一季度损失约12.07亿元。

疫情对规上工业企业产生至少单月21亿元左右的增加值的减少,非规上工业企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损失约7.39亿元,第二产业的损失总损失约28.39亿元。

综上,疫情给东莞的GDP造成大约亿元左右的损失,这是大部分已产生的直接经济影响,后续可能的间接经济影响,考虑其有正反两面的因素和预期疫情扩散较快得到控制的可能性较高而暂时没有计入,如果疫情时间持续更长、隔离措施进一步加强,国外疫情持续发酵,将会增加更多经济损失。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疫情防护物资的生产,东莞也产生了额外的GDP,主要包括政府为疫情防护、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财政投入;口罩、口罩机的直接需求和其他防疫产品的直接需求与东莞相关防疫企业增加的生产和投资;居民线上办公和学习产生的投资增加和消费,大约将可能创造20-30亿元额度的抵冲。假设不存在后续相关冲抵措施,未来大约还有亿元左右经济增长的缺口。年,东莞GDP如果在年基础上增长7.0%的话,需要新增亿元左右,损失的GDP约占应该新增的23.0%。这亿中的2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减少的损失,后面基本可以由其复工率的正常而弥补,其他的7.39亿元第二产业损失也预计在后续几个季度得以一定程度弥补。另外,疫情期间电子商务展现出巨大的韧性和活力,京东、阿里巴巴在东莞都建有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东莞电子商务基础良好,如果能抓住疫情过后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很大程度上将有效弥补第三产业的损失。

二、东莞应对疫情影响的措施和建议

综上所述,疫情短期内对东莞经济产生了不小冲击,我们在研究分析了疫情对东莞年经济的影响,做了一个大体的总体判断后,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短期应急措施

1.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手段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1)设立专项补助金,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

由于企业停业是在特殊时期政府要求的,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建议尽快设立补助资金,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补助效率和公平性,建议按小微企业一个月或两个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一次性补助给所有小微企业。目前企业稳住员工的主要困难是按时发放工资,免交租金、延迟纳税等措施还不能解决这个即时困难,政府设立专项补助金,帮助企业解决按时发放工资的问题,是直接给企业和员工以信心,具有立竿见影之效。所以,这项补助,决策要快,发放要快。

(2)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减负政策,提升信心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两项合计占成本支出大头,政府可考虑对受疫情影响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经批准后可停缴6-12个月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允许企业停缴6-12个月的住房公积金,允许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员工协商薪酬。

(3)降低小微企业的租金成本

政府控制和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服务收费可以相应降低和减免。出台政策要求国有企业、村镇集体企业的物业减租免租,降低企业的租金成本。鼓励私人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与租户共度时艰,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2.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1)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物流渠道畅通

要抓好物资的供应,尤其是畅通物流渠道,确保产业链有序运作,满足需求。各级政府要在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的同时,保障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通道不断和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通道不断。

(2)加强东莞防疫物资产业链,为疫情阻击战提供保障

解决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等重点企业的用工问题,人社等部门要采取为企业和人才招聘公司牵线搭桥。积极协调,为企业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加大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对防疫物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进行补贴、奖励、兜底等政策,吸引有工艺相近的实力企业加入防疫物资生产,对非常时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市场监管、工信、商务等部门提高对其他具备条件的企业转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服务效率,帮助企业尽早取得国内产品资质及生产许可,使更多企业尽快加入到防疫物资生产中来;推进医企联系,卫生防疫部门对新增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加强防疫物资生产质量监管,避免劣质防疫物资流入市场;加强物价监督,杜绝哄抬物价现象。非常时期更要坚决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开展非法制售防疫物资等防护产品的执法稽查行动,依法从重从快查处非法制售防疫物资等防护产品案件,有力维护疫情防控期防疫用品市场的稳定。

(3)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受疫情影响,目前我市的省外务工人员的返岗率约为47%左右,在省内排名第六,低于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针对企业返工不足和交通不畅的现状,政府可以到疫情比较轻的地区点对点开展劳务对接。人社部门可以与外地人社部门联系,在摸清楚这些地方因疫情原因暂未返莞的员工情况后,分企业登记造册,再以包专车形式“点对点”地接回东莞,送回到企业工作岗位。市有关部门还可以积极对接人才招聘企业,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guanzx.com/dgsgr/740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