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星球研究所”(xingqiuyanjiusuo)
按照地理学的定义三面环陆,一面向海即为海湾(海湾示意,制图巩向杰巧克莉/星球研究所)▼多个相邻的海湾以及与之相邻的大陆、岛屿则被称为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再加上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并称全球四大湾区是这颗星球上经济最发达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杰出代表(世界湾区分布及区域范围,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囊括9座城市和2个特区以中国0.6%的国土面积吸纳了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GDP堪称“中国第一湾”(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及行政区划,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而与全球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仍有着极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它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湾区大角逐的耀眼新星(请横屏观看,珠海海湾背山面海,风景怡人,摄影师索以)▼粤港澳大湾区将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在星球研究所看来两千多年以来是开放推动了广州、香港、深圳等城市依次崛起是开放塑造了大湾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正所谓越开放,越强大01江海造湾地球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与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有一个庞大的水系珠江水系(珠江干流西江主源南盘江上的大转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珠江发源自中国南方的莽莽群山它的三条干支流西江、北江、东江顺势而下向着相对低洼之处奔涌而来其干流西江最为气势磅礴它发源自千里之外的云南省乌蒙山区(云南昭通市乌蒙山区,西江就发源自乌蒙山脉的马雄山,摄影师柴峻峰)▼在地势的引导下它向东南流去沿途流经十万大山、九万大山六万大山、云开大山...开辟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肇庆峡)...(西江主源南盘江支流上的马岭河大峡谷,摄影师笑飞雪)▼最终在今天的珠海一带入海
全长千米是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的中国第四长河再加上三条大江各自的支流北盘江、柳江、郁江、增江连江、滨江、绥江、西枝江等共同组成珠江水系在大地上肆意漫流形如一张巨网(请横屏观看,珠江水系分布,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其年均径流量高达多亿立方米是黄河的7倍之多即便今天也是中国水资源最充沛的区域之一难以想象在那个河道不为人类所束缚的遥远年代珠江会是何等狂放(珠江三角洲上的网状河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然而如此高傲的珠江面对广袤的南海也不得不产生敬畏那个大陆与大洋的接触点被称为珠江口它地处热带季风吹拂、台风肆虐伶仃洋日夜激荡(从珠海俯瞰伶仃洋全景,摄影师吴亦丹)▼大河与大海就在这个点上开启了漫长的拉锯战距今年前海平面达到最近一万年的最高点古珠江三角洲被海水淹没现代珠江三角洲开始形成而人类对水系的改造加速了泥沙堆积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模样(现代珠江三角洲演化示意,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这个江海创造的大湾将开启自己的晋级之路02广州时代这片富饶的土地曾是万千生灵的乐土亚洲象、苏门犀、爪哇犀、马来鳄在山林中游荡玳瑁、珍珠、海兽、鱼虾在南海中畅游此外还有金银、铜铁和玉石在山脉中等待被发掘(西汉文帝行玺金印,是南越文王发布命令的官印,现藏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摄影师柳叶氘)▼
公元前年珍稀的物产和广袤的土地引来了秦朝五十万征伐与屯垦大军(《淮南子·人间训》)▼“(秦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以与越人战”秦朝在岭南地区的中心设南海郡,建番禺城左控粤西、广西,东扼粤东这座城市即后来的广州令广州崛起的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紧邻珠江面向广阔的古海湾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能造出风帆利用季风的力量航行但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南海的飓风与巨浪让无数航船葬身海底(广东内伶仃岛上方的云层厚重,风雨欲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随后的时代里造船技术不断提升从隋“上起楼五层,高百余丈”的“五牙舰”到宋可载数百人、船上可养猪的大型商船人们终于能够直面凶险的风浪在海上越走越远一张远通中南半岛、印度两河流域、波斯湾、红海的远洋贸易网日臻完善(古代广州航线,与世界的联系,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另一方面广州也是珠江三角洲水系的中心堪称万水汇聚之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不仅代表着内河航运技术的完善也令珠三角水系通过北江-南岭-赣江-鄱阳湖-长江进入全国运河联运系统对南岭山路大庾岭道的修缮更是令这条“粤北通道”运力大增(粤北通道及唐大庾岭道古道示意,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一北一南一条内部运输线一张外部贸易网打通了广州的“任督二脉”使其成为一座贸易大都会清乾隆时期的广州更是一口通商成为中国唯一向世界敞开的大门繁荣的贸易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州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加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市民们热衷于经营美好的城市生活精致的衣食住行为广州奠定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基调(广州上下九夜市,摄影师二中兄)▼
古时广州及周边地区
花市文化十分盛行对花的热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使其成为一座“花城”(花城广州的三角梅向上攀爬,犹如红色“花瀑”,给老式居民楼换上了新装,摄影师何易成)▼
开放包容的气质
令广州自古以来便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城市中既可以见到传统的中式园林(广州余荫山房为清代岭南园林的代表,亭台楼阁、山山水水尽纳于此,摄影师二中兄)▼
也有南洋风格的骑楼
(广州越秀南路骑楼,下方有长长的廊道,摄影师张贤炜)▼
有佛教寺庙
(广州六榕寺花塔是广州现存最高的古建筑,摄影师颜光辉)▼
也有清真寺(广州怀圣寺光塔,始建于唐朝的古清真寺,摄影师何易成)▼从秦建番禺城
到明清广州城近年的时间里开放推动了广州的崛起让它在大湾区一枝独秀(广州中轴线,由近及远有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海心沙、广州塔等,摄影师静言)▼然而两千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珠江的流水与南海的浪潮从未停止过对这片土地的塑造这种变动虽然缓慢但日积月累也足以翻天覆地03香港时代古珠江河口湾曾深入陆地千米直达今天的肇庆一带当时珠江流域水草丰茂河流含沙量较低三角洲增长缓慢(冯奉初《顺德县志》)▼“昔者五岭以南皆大海尔”但明清以来伴随着人类的农垦、开发入海口门淤塞海水不断南退随着海陆形势的逆转更加接近海洋的地区接过了沟通内外的接力棒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最外端仿佛三角洲向伶仃洋伸出的指尖从西边海上来的商船进入广州之前先要经过澳门它因此一度成为广州的外港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年)它便被从大西洋而来的葡萄牙人占据(大三巴牌坊的前身是葡萄牙人所建的天主教堂,见证了葡萄牙人殖民澳门的历史,摄影师黄昆震)▼
但当时澳门背后那个庞大的帝国还没有意识到巨变即将来临直到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世界已经改天换地一座新的城市即将崛起香港香港山地众多基岩山脉和岛屿深入大海可供开发的平地稀少原本只有农民、渔民和采石匠居住(香港狮子山上怪石嶙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对于殖民者而言这一“劣势”反而是优势基岩深入南海使其湾多水深加上香港位于珠江口东岸远离珠江的主要入海口在海浪、潮汐、洋流等作用下沉积的泥沙较少这为一座超级港口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珠江口东、西两岸泥沙堆积差异,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英国人开始了对香港的“大开发”首先将香港确立为自由港不论中外商船皆免关税其次引入英国的政治、军事、法律体系建立商业秩序、打击海盗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港岛的第一条马路皇后大道到横贯九龙中心的弥敦道到19世纪末全岛道路里程已超过千米(香港道路上常见的叮叮车,是世界上古老的有轨电车之一,摄影师静言)▼
英国占领香港岛前其中心在岛屿南部的赤柱北边因地势更加陡峭狭窄少有人定居但港岛北部及对面的九龙周围群山、岛屿环绕又可躲避台风侵袭是建设城市的最佳之选年街道亮起路灯年自来水开始供应同年建筑物多达多幢一座商业都市拔地而起名为维多利亚城(维多利亚湾及城市全景,摄影师Vanny)▼港岛的湾仔、铜锣湾
鲗鱼涌、筲箕湾
九龙的尖沙咀、油麻地
旺角、九龙城
均成为商业区(香港油麻地庙街夜市里灯火通明,摄影师张登科)▼
开放的政策
安全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中外商人的投资(层层叠叠的广告牌是香港的特色之一,繁华商场和老式店铺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混搭风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香港经济崛起成为国际转口贸易中心也成了湾区乃至全国的人口汇流中心之一年代华南地区不断陷入动荡太平天国运动让大批逃难者涌入香港使香港人口不断攀高(年到年香港人口变化,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东方的传统与西方的新文化在此激烈碰撞创造出香港独特的文化(香港的“怪兽大厦”是电影《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摄影师陈金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新思想通过香港进入古老的中国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也奠定了整个大湾区与国际接轨的基础这注定是一个巨变的时代
新的代替旧的
海洋战胜陆地
风帆代替木板
随后又被蒸汽机取代
农耕帝国遭受航海帝国的冲击
老的帝国又被新的帝国取代
身处洪流中的湾区
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一次不同于香港的“被迫开放”
而是一个追求复兴的民族的主动选择
04深圳时代新中国成立时世界正被冷战的阴影笼罩位于香港新界与广东宝安县之间的深圳河成为两大阵营对抗的前线西方国家实行了经济封锁致使粤港两地一度断绝往来(深圳河,左侧为香港,右侧为深圳,摄影师打呼上山)▼但这个世界的主题已经不再是战争、对抗而是和平、开放、联合、发展一座新的城市出现深圳它紧邻香港背靠大陆东西两侧分别通过大鹏湾、大亚湾、珠江口和深圳湾与海洋相连位居大湾区城市群的关键位置(请横屏观看,深圳地势,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凭借与香港临近的优势年深圳被确立为经济特区然而这座刚刚设立特区的城市几乎是一片空白作为原来的宝安县城到年深圳城区面积仅有3.5平方千米人口只有2.3万且工业基础薄弱交通、文教、卫生落后改变的第一步是向世界敞开大门利用深圳独有的优势向香港出口鲜活农产品同时开展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吸引境外的资金、技术发展工业的同时
将深圳建成外贸出口基地
(从深圳起家的华为,估值已上万亿;下图是在华为新园区中认真工作的员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深圳西边的南头半岛
与港澳隔海相望
且拥有众多深水港湾
最适宜发展工业、建设港口
年
蛇口工业区建立成为中国首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港上有不少轮船停泊,摄影师潘锐之)▼在工业基础上深圳迅速开展城市建设从-年以平均每年12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张罗湖、上步、蛇口、华侨城等新城区拔地而起创造了“3天1层楼”的深圳速度(高楼林立之中还有塔吊正在施工,摄影师超哥)▼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深圳的道路、桥梁
给排水、电力、通信等
相继完善
(请横屏观看,夜景中的深圳犹如科幻电影中的城市,十分赛博朋克,摄影师蒙治光)▼
深圳大学、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
电视台、博物馆、大剧院、新闻中心
机场等也逐一建成
为了吸引香港游客
深圳十分重视旅游环境和服务业
深圳东侧的沙头角、盐田和大、小梅沙背山面海、海岸带广阔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大梅沙的海边一望无垠,摄影师龚强)▼
其中的沙头角镇原本面积仅有0.12平方千米人口仅人英国强租新界时将小镇一分为二其中的一条小街也被分为两段成为“中英街”凭借其与新界相连的优势沙头角镇向两侧居民开放中英街成了“一街两制”的免税商业街每天来此购物的人流可达10万人次(沙头角中英街上的警世钟,摄影师关灵)▼开放
带给深圳的
不仅是外来的资本和技术
更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和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
通过为世界代工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深圳清楚地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在深圳创立之初科技创新就被确立为深圳立市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欧美日韩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转移深圳再次抓住了机遇成功转型奠定了其高科技产业的基石(平流雾漫过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与之相邻的香港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而深圳则拥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熟产品的能力在两者的结合下涉及通信、芯片、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创立深圳实现了
从“世界工厂”到“创造之城”的华丽转身这种创造性渗透进城市的每个领域不论是金融、银行、保险等行业(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平安保险、招商银行都是在深圳创立;下图中的最高楼便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摄影师谭皓)▼还是新兴的互联网浪潮
(深圳腾讯滨海大厦与立交桥,摄影师龚强)▼乃至现代旅游业
都在展示着这座因开放而崛起的城市继续走向世界的决心(披上霞色的深圳,依旧生机勃勃,摄影师龚强)▼05大湾区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香港、澳门9+2模式形成广州作为大湾区的中心综合发展与之相邻的佛山经济总量仅次于广州和深圳拥有大量工业园区和专业镇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祖庙CBD,摄影师蒙治光)▼
而西北侧的肇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新兴工业也毫不逊色(肇庆巽峰塔,摄影师李琼)▼香港
这座百年来的自由港
仍是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大门
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
毗邻香港的
深圳
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就业、创业者
而东莞、惠州
也同样因背靠广州
紧邻香港的地理位置
成为制造业中心
(东莞的标志性建筑东莞国贸中心,摄影师欧迪鹏)▼
澳门
不仅是旅游中心
也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平台
(澳门新葡京,摄影师黄昆震)▼同为经济特区的珠海
在与澳门联合发展的同时
也在精密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大放异彩
(珠海航展上的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上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摄影师潘劲草)▼与珠澳相邻的
中山、江门
则拥有强大的传统工业实力
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超越了自然地理中“湾”的概念成为一个面向世界的“经济之湾”“开放之湾”它拥有前所未有的广阔腹地整个泛珠三角区域都是其发展后盾为大湾区带来源源不断的人口(东莞长安的一间台资工厂,早课后工人走向车间上班,形成了一个“人”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11座城市形成了完备的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拥有超强的制造与创造力同时经过40年、年甚至年的积淀这里也成为中国市场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深圳宝安机场是国际百强机场之一;下图是深圳宝安机场上的飞机启航,摄影师谭皓)▼密集的机场
和港口集群
保证了它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大湾区空港、港口分布,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战略下
连接周边众多经济区
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大湾区
更有着难以替代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如何将这些优势
整合为一体?答案是超强的一体化珠江口东西两侧发展程度不同
东侧临近香港因而发展较快
改革开放后40年
东部深圳、东莞两市GDP
已是西部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3倍多
为此
4条纽带
跨越在海湾之上
将东、西连为一体
(跨越珠江口东西两侧的桥梁:虎门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虎门大桥连接南沙与虎门两大工业重镇
曾是珠江口两岸的唯一跨江通道
(虎门大桥,摄影师欧迪鹏)▼
但巨大的交通压力令虎门大桥不堪重负年虎门二桥(南沙大桥)通车
采用双向8车道设计
日通行车辆达10万辆
大大缓解了东西交通压力
(在连接珠江口东西两侧的大桥上,常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粤A、粤B,一直到粤Z牌照的车辆都有,大湾区城市之间联通性强、相融相依,摄影师郭昌城)▼而年正式通车的
港珠澳大桥
更是为粤港澳三地的连通
按下了“加速器”
它东起香港大屿山
西至珠海拱北与澳门明珠
全长55千米
集桥、岛、隧一体
是珠江口上最大的人工奇迹
(港珠澳大桥,摄影师黄昆震)▼现代交通打破了珠三角河、海、山的屏障
将整个区域交织为一体
近几年迅速扩张的高铁网
正在大湾区打造一个
1小时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铁路和高铁网络的构建,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逐步形成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制图王申雯巩向杰/星球研究所)▼但大湾区不只是11座城市更是生活在这里的万人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拥有各不相同的语言、文化、历史但他们又在大湾区融为一体粤港澳三地一国两制,三关税区但通关方式的精简就业、居住、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等制度的一体化
逐渐打破了诸多限制
未来的大湾区人
将共享同一个生活圈
(人们正在观看维多利亚港上空的烟花,摄影师许玮泓)▼这些有形或无形的纽带所联结和创造的还不止于此如果没有它们将不会有开放、多元、包容的大湾区不会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城市群更重要的是
将不会有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吸引中心因为大湾区的意义终究是由人来定义大湾区的未来需要你的参与大湾区的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你而亮最初的大湾区不过是珠江与南海共同创造的一个区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百兽欢腾是一片碧海蓝天之地如今在经历了广州时代港澳时代、深圳时代众城崛起之后大湾区再次走向融合并向世界张开怀抱它的历史证明了一件事越开放,越强大在世界动荡不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时大湾区的未来却十分明确那就是继续向世界张开怀抱走向开放和包容(拥抱大海的粤港澳大湾区也拥抱着整个世界,摄影师吴亦丹)▼本文创作团队撰稿:成冰纪编辑:巧克莉图片:潘晨霞地图:巩向杰设计:王申雯审校:撸书猫风子云舞空城封面摄影师:龚强P.S.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赵焕庭.珠江河口演变[M].海洋出版社,.
[2]ChaoyuWu.Long-termprocess-basedmorphodynamicmodelingofthePearlRiverDelta[J].OceanDynamics,.
[3]潘安.商都往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阎根齐.南海古代航海史[M].海洋出版社,.
[5]林广志.澳门之魂[M].广东人民出版社,.
[6]张晓辉.香港近代经济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1.
[7]江潭瑜.深圳改革开放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8]国世平.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M].广东人民出版社,.
[9]赖梅东.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资源与环境一体化建设[M].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10]雷强等.粤港澳关系志[M].广东人民出版社,4.
...TheEnd...星球研究所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欢迎添加房哥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