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董勇已年近55岁,已经做了6年医院副院长,12年医院党委委员。他没想到,一纸令下,他就突然被任命为了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医院的新征程。
多年来,他声名在外。医院管理评价质控中心资深专家、医院评审现场组组长,参与过全国医院的等级评审和辅导,这在整个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绝无仅有。医院管理经验,在东莞卫生健康系统榜上有名。
上任近两年,医院晋级为广东医科医院,原本“流血不止”的医院,不但“止血”了,而且还装上了“火箭”。董勇表示,“我们的目标是5年内医院目前的水平。”
“任命我当这个书记、院长,很意外”
记者:除了刚从衡阳医学院毕业留校的6年,之后你就一直在医院工作,从医生到科主任,再到院长助理、副院长,整整27年。55岁了来当院长,离退休只有5年了,你有没有觉得似乎来晚了一点?
董勇:不管晚不晚,我都听从组织安排。任命我当这个书记、院长,我自己是很意外的。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这些年,在叶向阳局长的带领下东莞卫生健康系统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浓厚,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舞台。
回想我在医院工作的27年,我觉得自己还是创造了非常辉煌的业绩的。我建立了导管室,建立了介入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直到我来塘厦前,我还同时兼任5个科的科主任,作医院8个方面的工作。
我是广医院等级评审专家之一,是东医院管理评价质控中心资深专家,我评审了全国医院,作为医院评审现场组组长,医院能不能评上三甲,我的意见很重要。
医院管理经验的丰富,在东莞卫生健康系统我也算有名。我评审了这么多医院,东莞没人像我有这样的机会,我可以博采众长。所以,任命我来当这个院长,我觉得我自己一定能做好,一定不会辜负领导期待。
咬牙努力,“绝不能让欣赏我的人失望”
记者:我听说,你来了塘厦之后,把石龙的房子都卖了,还把夫人和老母亲也都接到塘厦,一医院。这两年,医院的发展,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倾尽全力,为什么要这么拼呢?是想证明自己吗?
董勇:从塘厦开车回石龙,一路畅顺至少也要75分钟。有几次,局领医院的情况时,我就在开车回石龙的路上。那时我就想,这两边跑不是个事,领导信任我,把医院托付给我,我老往家跑,这哪行!
来了差不多一年时,房价还没涨起来,我就把石龙的房子卖了,在塘厦重新买了个房,现在正在装修。目前,医院宿舍。我不怕苦,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绝不能让欣赏我的人失望,不能辜负组织上的信任。这两年,我咬牙努力,就是因为这。
我来之前,局领导找我谈话,医院正在“流血”,派我来“止血”。当时,医院职工人均年收入仅14万,医院中倒数第一;医务人员人心涣散,人才大量流失,医疗水平低下,连塘厦人都不愿来这里看病。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塘厦镇委镇政府和广东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我们的人均年收入接近21万了,人心稳定了,最关键的是看到了希望,现在我们的病床使用率超过了%。
大学是我们发展的“火箭”,起飞的资本
记者:你这两年的经历印证了一句话:“更换一个院长,医院”,东莞医院“起死回生”的故事一再证明,医院的生存发展太重要了。你来塘厦力挽狂澜,这两年中有过深感挫折的一刻吗?
董勇:做了很多努力,效果却不好,那是我心里最累的时候。别看我好像浑身是劲,精力旺盛,但是,放松、偷懒、玩,谁不会啊?医院这些医务人员的态度没有问题,都想往前跑,可确实是跑不动,跑不快啊。能力是关键。
过去两年,我坚持每周三在院内讲课,手把手地教科主任如何做主任,如何管理科室、医院,慢慢有了一些成效,但还很不够。可能我也有点着急,很多科主任说有点跟不上节奏,那也没办法,我们必须加速跑,必须奋起直追。
校地共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发展的捷径。去年12月29日,广东医科医院揭牌;4月15日,三大高水平专科医疗中心挂牌;大学是我们发展的“火箭”,起飞的资本。我在大学工作过,我对大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三大中心”现由学校派来的3个教授掌舵,学校派来的12个博士马上就到位,这15个人就是15部“喷气式发动机”。第二批40个高层次专家也很快会来。我们以前70万、80万年薪招不到学科带头人,现在50万、60万年薪就有人愿意来,真好。
5年医院现在的水平
记者:4月20日,由暨南大学与东莞市政府医院基础上共建的“医院”揭牌,按照校地共建的部署,医院的目标都是在医院,医院无形中已经展开了竞赛。
董勇:医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的目标是从现在开始算起,5年医院目前的水平,我们必须把目标设得高一点。我们现在是张床位,已经住不开了;我们预计明年启用床位张,年实现开设床位张,大学的加持将使我们迅速成为东南片区的健康高地。
推进校地共建以来,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和医院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叶向阳局长手把手教我协调各方面利益,教导我把控全局的技巧,那种精神上的动力无穷大,始终激励着我咬牙坚持;塘厦镇唐耀文书记和叶惠明镇长,医院给予了大量鼓励和支持。
以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副校长曾志嵘为首的大学团队,对医院进行了一对一辅导,在学科建设、重点专科选择、学科组织以及发展路线上做出了许多超前的部署,为我们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想想这些真高兴,但也有很多事情不敢多想,一想就心酸。年时,我第五次上高原,作为广东援藏医院做等级评审。这一次出发前的周六,我老父亲病逝,我周日将他火化,周一一大早就飞赴林芝,工作结束后,我对着南迦巴瓦峰跪下,号啕大哭,但愿天堂的父亲知道,自古忠孝两难全。
由于我个人本身性格强势,医院的管理上有时候可能会有些急,我妻子经常数落我,这么拼命干啥;其他人也会善意地提醒我。我说,除了这个办法,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医院变得更好?如果你有,我听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离退休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必须干好,让大家留下一点美好记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