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能进入东莞公立学校读书,很多家长都在纠结要不要把户口从农村老家转到东莞,纠结的原因有两个:
一,不是农村户口了,家里的宅基地,老房子,还有农田会不会被集体收回?
二,户口入了东莞,孩子是不是就一定有公立学校就读?
现在我就根据所了解的政策和身边朋友的经验给大家解读一下。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农村宅基地
1,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基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需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具有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一般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村民个人财产,可以依法继承。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民法典》第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由此可见,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我们个人只有使用权。根据一户一宅的原则,如果户口已经迁出农村,是没有办法申请宅基地的。
但是宅基地上的房子,属于私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是可以继承的。也就是说老家父母的房子是可以继承的,根据房地一体的原则,也等于继承了宅基地的使用权,所以只要老家的房子不倒,不管户口在不在农村,房子都是你的。房子倒塌后村集体是有权收回宅基地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规定精神,不能强迫进城落户农民放弃其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在此之前,《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号)规定,“农民进城落户后,其原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应予以确权登记。”
从以上规定也可知道,入户城市后,在老家的承包的田地,和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不用放弃,并且予以确权登记。
那在东莞入户之后是不是就一定有公立学校读呢?
根据东莞登记的粤康码显示的数据,东莞的人口将近万,小学生数量也将近万。所以东莞的公立学校的学位相对来说是比较紧张的。特别是东城,南城,松山湖,这几个地区集中了东莞优秀的教育资源,很多新莞人都选择入户这几个地方,造成了公立学校学位不足的现象。所以入户城区的新莞人确实不一定能读公立学校。
但是入户后无法读公立学校的,就读于私立学校的学费,政府是给与补贴的。
除了城区,松山湖,东莞的其他镇街入户后从起始年级开始基本都是可以入读公立学校的。
因为公立学校的学位顺序是先户口,再到积分入学。如果有户口的都不能安排,每年都还有那么多积分入学申请名额怎么安排呢?
很多人认为只有孩子学习成绩好才有必要转户口过来,否则还不如回老家读。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的,孩子成绩好,在学校年级排名前几名的话,根本不用转户口都有很多学校抢着要。去年中考,东莞中学的录取分数线非东莞户籍就比户籍生低几分,但能考上莞中的都是学霸。这也说明了学霸是可以不用转户口的。
其实学习成绩中等的才是最有必要转户口的,东莞的普通高中录取率在60%左右,而且一般镇上的高中录取分数线非户籍生会比户籍生多0~50分左右。别小看这几十分,就是几分,排名就相差很大了。说不定孩子能不能考上高中就在一念之间。
总之入户东莞值不值得,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本人建议,为了孩子的未来,夫妻二人留一个人户口在老家,转一个人的户口到东莞是最好的选择。就不用担心老家没有户口后申请不了宅基地等福利了。而且想回农村了,经过村集体同意是可以通过投靠亲人的方式迁回去的
如果你对东莞入户,入学有什么疑问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