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一:
我市11“非遗”项目亮相省展
广东省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暨“茶园游会”近日在东莞市茶山镇举行,我市的普宁英歌、揭阳酱油酿造技艺、南糖制作技艺等11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向外推介了揭阳独特的历史文化。
据了解,茶山茶园游会是一项拥有余年历史的岭南特色民俗活动,年恢复举办,年成功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本次活动以“美丽茶山幸福游会”为主题,由东莞市文化馆和茶山镇共同主办,通过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祈愿纳福大巡游、非遗亲子嘉年华、茶山食品名优产品墟市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
普宁英歌参加茶山茶园游会的重头戏——祈愿纳福大巡游。文木摄
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了11个“非遗”项目赴会。其中,普宁英歌参加今年“茶园游会”的重头戏——祈愿纳福大巡游,揭阳乒乓粿制作技艺、揭阳酱油酿造技艺、老香橼(佛手瓜)制作技艺、普宁豆酱制作技艺、隆江绿豆饼制作技艺、靖海豆辑制作技艺、洪阳酥糖制作技艺、南糖制作技艺等8个“非遗”项目则参加“非遗”美食展示,贵政山茶叶陶罐制作技艺和揭东竹丝编织画2个项目参加“非遗”技艺展示。
要闻二:
我市全面完成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千户贫困户圆了安居梦
“房子经过改造后,有卫生间、防蚊网,很方便、很整洁,重要的是再也不怕大风大雨了……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出钱帮我们修房子,这个政策好啊!”今年83岁的徐朝水和67岁的徐汉归都是揭东区埔田镇老岭村村民,两人是邻居,一说起家里的危房改造一新之事,他们异口同声,由衷地称赞。
原来,徐朝水是一名五保老人,徐汉归则是低保户。两位老人住的房子紧挨着,均年久失修、十分破旧。“这些房子可能都有近百年历史了,以前每逢下雨屋顶就漏水,家里面原来都放着好几个罐子用来接雨水,墙体有些地方也开裂了,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很是担惊受怕。”徐汉归告诉记者,去年,在当地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下,他们的危房改造一新,“现在住着很舒心、很放心,再也不用担心台风天了。”徐汉归补充说。
徐朝水、徐汉归是我市危房改造受益者中的典型。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将其列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去年,我市认真组织开展全市年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核查工作,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农村危房改造与精准扶贫工作相衔接,全面摸清分散供养五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情况,确保以危房为唯一住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经多轮多层次对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核实确认,去年7月底,省下达我市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户,要求在年2月底前完成。随后,我市第一时间部署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改造任务安排具体下达到各有关县(市、区)、镇、村。落实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订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计划,优先安排列入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落实责任分工,明确保障措施,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分片包干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同时,我市落实各地按月报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度,促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计划开展,确保按时完成我市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我们在去年9月份就着手进行修缮改造的,翻盖了瓦片,修补了墙面和裂缝,建设了卫生间……”徐朝水高兴地说,他和徐汉归的房子同时开工改造,10余天就完成,各花了2万多元,而政府给每户各补贴了2万元。
像徐朝水、徐汉归老人一样,去年以来我市还有许多贫困户的危房得到改造。据悉,截至年2月底,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户,竣工户,全面完成省年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全市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难题,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圆了安居梦。
来源:揭阳日报、文明揭阳
全媒体记者:卢旭锐、蔡烨华
通讯员:黄镇雄、杨宇
整理:“揭阳发布”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