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50%。脂肪瘤的发病率远高于脂肪肉瘤,两者的比值约为:1.
/0
好发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40-60岁成年人
男性多见,多见于肥胖体型者
较少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罕见于儿童
分类:①浅表脂肪瘤:肿瘤位于皮下组织内(肩背部、颈部、腹壁、四肢近端)
②深部脂肪瘤:肿瘤位于深部软组织内(盆腔、腹膜后、前纵隔、胸腔、胸膜下)
实质器官如肝、肺、胃肠道和颅内等也可发生。
③骨旁或关节旁脂肪瘤:骨旁脂肪瘤位于骨表面
滑膜脂肪瘤位于滑膜
腱鞘脂肪瘤位于腱鞘
临床表现:大多数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除此之外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可触及圆形/不规则肿块,质软,活动度好。可因压迫产生疼痛。
伴随症状:Bannayan-Zonana综合征、Cowden综合征、Proteus综合征
浅表脂肪瘤多采用B超检查,表现为高回声的肿块。
X线平片上呈透光性。
CT呈低密度区(CT值-80~Hu),与正常组织一致且均匀。
MRI在T1W1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肿块的周围可有低信号密度包膜(纤维性,2mm)围绕,脂肪抑制序列脂肪瘤信号减低。
浅表脂肪瘤:多有纤维性包膜,呈球形、类圆形、结节型或分叶状,大小不一(平均直径3cm,超过10cm者罕见)。切面呈淡黄色/黄色,质地软。
深部脂肪瘤:外形常不规则(可呈沙钟形/哑铃状),体积相对较大,常超过5cm。
特点: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与周围的正常脂肪组织相似。
肿瘤细胞排列密集,由纤维性间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小叶内脂肪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一致(圆形/多边形),细胞内含大的脂滴,将细胞质和细胞核推挤到细胞周边。
特殊亚型:①脂肪细胞之间含有较多胶原纤维时,又称纤维脂肪瘤,胶原纤维可伴有玻璃样变性。②当间质伴有较为广泛的黏液样变性时,又称黏液脂肪瘤。含有薄壁或后壁血管时称为血管粘液脂肪瘤。③伴有骨化生时,称为骨脂肪瘤。
脂肪瘤表达S-,aP2/FABP4、leptin和HMGA2.
1.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大腿和腹膜后等深部软组织内,肿瘤的体积多较大,常达10cm以上,肿瘤所形成的脂肪小叶大小不等,其内脂肪细胞的大小也不一致,小叶之间或脂肪细胞之间可见宽窄不等的纤维性间隔,其内常含有核深染的梭形细胞、不规则型细胞或畸形细胞,有时还可见到多空泡状的脂肪母细胞。肿瘤细胞高表达MDM2和CDK4,FISH检测显示MDM2基因扩增。需指出的是,大腿和腹膜后等深部软组织也可发生巨大的脂肪瘤,此时与脂肪瘤样脂肪肉瘤较难区分,常需借助于FISH检测MDM2基因。有作者报道显示,p16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2.脂肪垫:无包膜,富于胶原纤维,脂肪组织与胶原纤维如夹心饼干样混合分布。
3.血管平滑肌错构瘤:除脂肪成分外,尚含有厚壁血管和肌样细胞,后者表达HMB45和α-SMA,具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
局部完整切除
本病为良性肿瘤,位于浅表者局部切除可治愈,位于深部者常因切除不净或难以完整切除导致肿瘤的再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