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坐落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毗邻华为总部松山湖基地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背靠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国之重器,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
学校于年进入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行列,年5月获批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连续六年位居校友会网中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榜首,位列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第位。学校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现有硕士学位点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6个;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4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本科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电信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台科技产业学院、国际学院、中法联合学院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
目前,学校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和历史窗口期叠加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试验区全面展开,为学校高水平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现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学校!学校将为您提供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优厚的薪酬待遇及广阔的发展平台!
一、引进基本条件
1.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2.身心健康,能胜任应聘岗位要求;
3.能够胜任教育教学要求,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创新活力;
4.年龄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少于一个聘期的时间。
对违反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存在师德失范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
二、引进门槛条件
(一)本次招聘的教师岗位实行准聘-长聘管理制度,准聘教师岗位的门槛条件如下:
准聘教授(研究员)岗位
1.原则上应具有国(境)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副教授(副高)以上任职经历;
2.任现职以来或近5年(指以当年为基准,往前推5年,下同)业绩条件达到学校教学科研型教授(研究员)职称申报业绩条件中教研、科研等能力要求或破格申报条件。
准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
1.原则上应具有国(境)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后或其他教学科研经历两年以上;
2.近5年业绩条件达到学校教学科研型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申报业绩条件中教研、科研能力要求或破格申报条件。
准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岗位
1.原则上应具有国(境)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同意,特殊专业或紧缺专业等可适当放宽;
2.近5年以来取得以下业绩成果之一:
(1)理工科:发表学校认定的B类以上论文1篇以上或C类以上论文2篇;人文社科:发表学校认定的C类以上论文1篇以上或D类以上论文2篇;博士期间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同第一作者;体育艺术类:发表学校认定的D类以上论文1篇或E类以上论文2篇;
(2)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
(3)出版(排名前2)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4)设计类、文化产业类教师的作品(排名前2)在省级行政机关、省级专业协会主办的比赛、展览(展演)中获奖或入展;
(5)至少1篇咨询报告被市级以上领导明确批示采纳;
(6)作为主要指导教师(排名前2)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C类以上学科竞赛获三等奖以上;
(7)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或国际发明专利1项(PCT国际申请或巴黎公约途径)。博士期间导师为第一发明人,本人排名第二视同第一发明人。
注:以上条件仅为学校引进门槛条件,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各机构引进的具体条件。详情请咨询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
(二)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的A类博士后出站考核合格及以上,在学校核定的岗位指标内,且达到准聘岗位引进条件的,经二级组织机构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同意并经学校审定同意后就可以办理聘用手续。出站考核优秀的或考核合格经综合评议业绩较为突出的,其博士后期间的业绩视为已完成该岗位序列的第一个聘期的任务,直接进入准聘-长聘制岗位序列的第二个聘期。
注:博士后招聘详情请阅览《东莞理工学院博士后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