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加强护理人才培养,提升护理学科内涵建设,是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0月21日,广东省护士协会将手术室安全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围术期护理门诊专业委员会、日间手术中心建设与质量评价分会、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分会、高级生命支持护理分会、中西医融合肿瘤护理分会共6个分会会长及主委单位医院。
这既是对整个东莞护理事业取得的成绩的重要肯定,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高度认可;同时,医院努力医院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同一个会上,省护士医院“伤口造口专科名医护士工作室”称号,这定会对其孵育优质护理学科群及学科优秀带头人,培养专科护理骨干,打造护理专业品牌带来示范效应。
■手术室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护理部主任
■围术期手术护理门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红楼院区手术室副护士长
■日间手术中心建设与质量评价分会会长
医院疼痛医学科护士长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护理分会会长
医院红楼院区神经内科二区护士长
■高级生命支持护理分会会长
医院红楼院区ICU副护士长
■中西医融合肿瘤护理分会会长
医院肿瘤内科四区护士长
■伤口造口专科名医护士团队工作室
医院介入科护士长
这7人中,朱小冬、黄小琼、邓勇进是东莞市“最美护士”,是整个东莞护理队伍中的佼佼者。
省护士协会会长彭刚艺,名誉会长、暨南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陈伟菊,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东,医院党委书记蔡立民,院长袁耀钦,以及全市众多护理人员线上线下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截至目前,医院护理专科共有2个省级重点专科(临床护理、中医护理)、5个市级重点专科(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手术室护理、重症护理、老年护理),1个特色专科(助产护理),14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7个市级专科培训基地。
医院还开设了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门诊、心理护理门诊、老年护理门诊、中医护理、康复护理门诊、静疗、PICC、伤口造口护理等20个护理专科门诊,年护理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
这几年,医院借助广东省护士协会平台,大力培养专科护士,培养了名各学科专科护士,12名研究护士,52名教育护士。越来越多护理人才由此成为“专家”,护理人员职业地位大幅提升。
这让彭刚艺倍感喜悦,她指出,各专业委员会以及省名医护士工作室的设立,对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她希望医院各护理专科带头人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护理专科的发展,率先在市级层面开创了包括临床护理、重症护理、新生儿护理、手术室、老年护理、助产护理、中医护理、血液透析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康复护理等系列重点、特色专科,孕育护理学科发展。
成立了包括重症护理、血液透析、新生儿护理、助产、手术室、伤口造口、老年护理等护理临床带教基地,通过接收基层护理人员进修、举办国家级或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开展社区帮扶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护理专业区域辐射范围,促进全市护理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
医院建设需要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从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提高护理同质化水平。
罗东要求,医院要把高水平医院提档升级的重点,优化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对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期盼。
蔡立民则希望各护理专科带头人对护理专科建设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加大护理专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建设高层次护理人才聚集高地,打造护理专科人才团队。
袁耀钦表示,医院绩效考核、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有的放矢,以大学科建设带动亚专科发展,继续大力推进名医护士工作室和高水平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升护理专科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连续、全方位、全周期延续性健康护理服务,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医院。
会后,彭刚艺、陈伟菊等专家还为医院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专业护士培训体系构建”授课,该项目旨在培育广东护理学科优秀带头人,全省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近余人次在线接受培训。
文/广州日报记者汪万里
我就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