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把“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其中。这意味着,包括佛山在内的珠三角核心区的11个城市,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报告在谈到港澳发展前景的时候提到:
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未来一段时间粤港澳发展的重要抓手。
“粤港澳大湾区”搜索“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产生年深圳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了“湾区经济”的概念;
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随后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并最终写入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到底有多牛?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范围,长期跟踪粤港澳融合发展的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林江介绍,主要包括“二区九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式创新实力的加强,影响力注定会覆盖到粤西、粤北甚至周边省份。根据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4万亿美元(约合9.6万亿港元),超过了美国三藩市湾区,未来有望成为超过东京湾区的亚洲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城市群。
目前,从经济总量上看,广州在赶超新加坡,深圳正赶超香港,珠海与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相当,佛山直追荷兰阿姆斯特丹,东莞已超越美国拉斯维加斯,中山已超过瑞士日内瓦,惠州已经超过德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不莱梅,江门与英国爱丁堡并驾齐驱,肇庆也已追上英国利物浦。
“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是“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值得重视:
第一,国家第一次把港澳发展跟内地城市一起,纳入了规划。此前由于“一国两制”、不同关税区的限制,基本上没有这样做。所以,粤港澳合作一直有点隔靴搔痒。纳入统一规划之后,合作将更加顺畅,有利于各方获得政策红利。
第二,国家明确提出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和功能,也就是说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媒体披露,香港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香港特区规划署署长凌嘉勤表示:
●将推动九龙东转型成为香港的另外一个核心商业区;推动新界地区多个新发展区提供新的楼宇面积;利用大型的交通枢纽,在西九龙高铁站以及港珠澳大桥口岸推动商业办公室及会展的发展等措施。
●此外,还将增建飞机场跑道、跨海隧道,使港珠澳口岸和香港市区形成更完善的交通联系;增建包括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在内的5条铁路线路,完善铁路网;并在未来数年内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口岸增加至9个。
两会现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3月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对外开放,省长马兴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是比拼纽约、东京。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政府应打造产业协同平台全国人大代表、美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袁利群: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政府不仅要出钱还要出力,还应该为企业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搭建“创新跑道”“科技跑道”等协同平台,助力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畅通无阻地开展交流与合作。
建立科技常态化合作机制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
共同制定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坚持不懈引进高端人才,建设全球创新人才栖息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国际竞争力。
香港扮演“超级联络人”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郑人豪: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对于推动广东和港澳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创新驱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应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促进广东在科研、技术领域和全球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港澳建设更多创新孵化器、研发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完善大交通是重要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南冬: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广州、东莞、佛山等几个城市都会发挥不同作用。在宏观层面,大交通网络的完善是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其次,在产业协作方面,这几个城市协同互补,良性互动。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是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重要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宁卡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产业转型重要载体,为国家经济产业形态提供重要支撑。打造大湾区有利于培育比肩纽约等地的世界级城市群,拓展粤港澳发展新空间,参与国际合作,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