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0日,东莞阳光网记者
伍源、程华艳采访可园中学校长陈泽林
编者按: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东莞市建市三十周年,东莞阳光网教育频道特推出大型专题策划《东莞三十周年教育影像》。记者将专访近40所学校,涵盖高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等领域,用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盘点东莞教育三十周年的改革和发展、过去与未来。
东莞市可园中学
东莞阳光网讯(记者伍源)鲜有东莞市民知道,由莞城第三中学升级而来的东莞市可园中学前身还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的圆沙坊小学和远至明代的圆沙亭,而圆沙亭正是当时的文人骚客用于吟诗论道之所。可园中学校长陈泽林说:“我们继承了可园的名字和圆沙亭的历史,应当发展自己的校园文化,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
东莞市可园中学校长陈泽林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
东莞市可园中学的总体办学目标为“教育质量良好,办学特色鲜明,师生关系和谐,文化气息浓厚”,鲜见且直白的在其中写入“文化气息浓厚”是学校的目标,也是可园中学的底气。原莞城三中旧貌
背靠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可园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校长陈泽林说:“岭南文化的精髓在于务实、灵活,可园中学也继承了这一精神,以此不断鞭策自己前进。”他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一种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定下来了,学校就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不管谁来管理,学校都能沿着这一路线稳步发展。”
可园中学新貌
据介绍,该校自年迁入新校园来,一直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核心发展要素,开设了“百师讲坛”、普及“全校辩论”、国际时政课程等优秀文化项目。“我们希望,可园中学出来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只会读书。”仅“百师讲坛”一项,十余年积累下来,可园中学共计邀请了全国各地数十名专家、学者、名师前来学校讲学,学校老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设的讲座次数更是多不胜数,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
原莞城三中校门
此外,可园中学还积极提倡学生们加强阅读。该校每周安排两节课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必须要进入图书馆、阅读室看书,但是对于学生们所翻阅的书籍,学校则不作限制。陈泽林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书籍,都可以阅读,只要是能丰富学生知识的读物,我们都尽力购买。”据统计,该校学生平均每人三年阅读的课外读物量达到了近50本之多。有如此日常积累,该校“圆沙亭”文学社被评为市“十佳文学社”,“圆沙亭之声”广播站也被评为“东莞市优秀红领巾广播站”。
可园中学校门
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上,学校作出了有效的探索,连年获得“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第二届东莞市中学生校际辩论赛优秀组织奖”“第二十五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和“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等。陈泽林笑言:“现在看起来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虽然是做了几项‘无用功’,但是当学生毕业之后,这些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他们思辨能力、拓展个人格局的活动会逐渐显现出可园中学学生的优势。”据介绍,近年来,在高中甚至大学阶段的市级乃至省级国家级辩论赛中,不少可园中学的毕业生活跃在各个舞台上。
年9月9日,正值教师节,
时任东莞市长李毓全视察慰问卢婉嫦名师工作室
历史传承与现代科技在这里碰撞
始建于年的可园中学,至今已经有43年历史,揭掉原本莞城第三中学“积贫积弱”的帽子之后,该校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大幅上升。年,东莞市教育局选定了十所学校进行“东莞市慕课教育信息化工程”翻转课堂试点,可园中学有两个班入选了此次试点。学校管理层对于此次智慧教育试点非常重视,校长陈泽林表示:“本身我们可以开设60个班,但是现在只开设了58个班,另外有两间教室专门做为翻转课堂的专用教室。”
年11月12日,卢婉嫦工作室开班仪式
为何对翻转课堂试点如此“厚爱有加”?
陈泽林道出了原委。“我们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但是历史只能代表过去,学校实现教学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拥抱新思维,掌握新技术。”也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该校的翻转课堂试点班开展得红红火火,“学生学习效率高,老师上课、备课不累,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而陈泽林认为,翻转课堂试点班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校注入了发展的新动力,培养了面向现代化教学手段,面向未来课堂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火种,只等以后条件成熟,就可以‘燎原’。”
年9月1日,可园中学新校区举行开学典礼
在开放性思维的引领下,学校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方式上网也采取了“引导”+“利用”的管控方式。陈泽林认为,身处“互联网+”时代,完全禁止学生上网显然不现实。“学生的大量学习资料都需要从互联网上寻找,平常遇到什么问题,老师或家长不在,手机上网就可以解决。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鉴于这种情况,该校采取了“主动布置网络作业”加“限制学生上网时长”的方式来防止部分学生无度上网。“我们布置一些提前预习任务,比如科学调查、历史资料搜集等作业给学生,并且邀请家长跟孩子一起完成这些作业。”此举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也提高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度。
可园中学,书香校园
名师荟萃,学校的教师队伍,这样建设
在最新一期的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评审中,可园中学“卢婉嫦名教师工作室”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东莞市为数不多的省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之一。目前,学校有1名东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名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7名东莞市学科带头人,23名东莞市教学能手。年,在东莞市学科优秀科组评选中,有4个科组同时荣膺“优秀学科组”称号,成为获得此称号最多的学校之一。
原莞城三中校园内的圆沙亭
陈泽林表示,按照学校现有学生规模来计算,可园中学的师资力量在东莞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主要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在战略上对教育的重视,不仅巨额投资易地新建可园中学还在教师编制上解除了我们发展的瓶颈。”-年之间,可园中学利用新增加的教师编制,招聘了近60名高水平教师。这些教师的到来极大地充实了可园中学的师资力量。也正是在年,可园中学被东莞市教育局破格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从年到年,学校更是六次获得东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或初中教育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可园中学内的新圆沙亭
陈泽林表示,当年进校的老师,如今大部分已经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其中卢婉嫦等名师更是成为了学校的名片式人物。“作为一所公办中学,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稳定性优势,而不能只看到民办学校的灵活性。”以卢婉嫦名师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对工作室成员学员进行教育理论、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教育科研能力等全方位的培训,为省、市、本校和新疆培养了一大批初中物理骨干教师。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卢婉嫦名师工作室学员中有2人被评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被评为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0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省“百千万工程”名师培养对象,20多人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还有不少可园中学培育的高水平教师在东莞市各公、民办学校担任管理层。
可园中学校内的陶行知雕像
陈泽林:将东莞市可园中学
打造成一所可以圆梦的学校
陈泽林是东莞市莞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东莞市可园中学校长、东莞市中学化学教研会副会长。在调任可园中学之前,他还曾任东莞实验中学副校长,东莞市玉兰中学校长,并在年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校长。
年12月21日,可园中学合唱队
参加广东省中学生大合唱比赛荣获金奖
陈泽林的座右铭是“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他爱好旅游、摄影、写游记,学校的宣传墙上,有不少照片就是他的作品。可园中学不少老师评价陈泽林,“陈校长是一个严谨又幽默,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来到东莞市可园中学以后,陈泽林提出了一个口号:“可园中学,一所可以圆梦的中学。”“可园”音同“可圆”,而圆梦意味着学生需要先找到自己的梦想。
原莞城三中校园内的操场
广泛的涉猎,是让可中学生找到梦想的不二法则。可园中学届毕业生刘琛年考上了北京大学。他在写给母校的信中说:“梦想的实现,得益于在可园中学就读期间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方法,更得益于师长们的一路支持和鼓励。”
可园中学体育馆
多年管理学校的经验使陈泽林深深明白成绩的重要性,“每个学生进入到可园中学,都肩负一家人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成绩,好未来,这是好事,也是可园中学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但他也认为,除了学习之外,学生还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开设“百师讲坛”,广邀名师、专家为学生开拓视野;开设阅读课,丰富学生的知识量;组建班级辩论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才学的机会;开设“国际时政”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国际形势,明白自己身上所负的责任……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学生成绩好像并没有太多帮助。陈泽林说:“学生没有好成绩过不了今天的关,但是只有一个好成绩过不了明天的关。”
原莞城三中旧貌
新校建设初期,可园中学坚持在校园内新建了圆沙亭,陈泽林认为,这是学校看待历史传承的态度。“圆沙亭原本是文人墨客吟诗论道之所,我们希望,学生在课业之余,能够效仿当时的文人,有心怀天下的心胸,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在他们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特色的人。”
可园中学教学楼
☆编辑:林松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