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东莞市资讯
东莞市古人
东莞市新闻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小吃
东莞市地理

多元共治,打造东莞治理宣传样本南方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591.html

7月16日,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及政法宣传舆情业务培训会举行。与此同时,东莞市委政法委联合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共同组建的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也由此拉开序幕。

党的十九大以来,东莞着力构建党领导下的协同共治,出台《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社会各类群体共融发展,不断推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取得显著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薛屏

策划:郭文君

“人人参与”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在专家学者的授课中,观察团成员们挥笔记录要点,了解东莞社会治理格局的情况与特点,为接下来实地走访全市社会治理创新一线作准备。

观察团不仅是通过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参与“共建”的意愿,还将从不同角度考察创新项目点的广泛适应性和长期有效性问题。东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韩暖渠说:“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是以宣传聚共识、以创新促工作,从项目试点到宣传推广,不断开拓进取,深化创新试验,强化对标学习,优化作品创新,力争打造一批‘东莞治理’宣传样本。”

组建观察团是东莞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的一个创新形式。观察团中有来自全市不同政法部门的工作者,也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实现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理论高度、实践深度与理论高度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将努力发挥内容生产优势、平台影响优势和智媒链接优势,推动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

坚持多元共治,打好社会治理“组合拳”已经成了东莞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招”。例如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纽带作用,打造了一批“先锋号”“莞香花”“白玉兰”等群团工作品牌,梁宝馨所在的“虎门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一个生动的缩影。

“全镇有三个楼盘‘妇女之家’及30个社区“妇女之家”都参与其中。”疫情防控期间社工梁宝馨在小区内张贴《反对家庭暴力倡议书》,避免疫情期间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后出现家暴受害者维权难题。

梁宝馨介绍,虎门镇白玉兰社工还号召身边的巾帼志愿者一起参与。虎门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在年开展了“向日葵”婚姻辅导项目,该项目由司法专家、律师、社工组建团队,以离婚家庭为对象给予专业的辅导及支持。通过组织机构、协会、社工、志愿者等,形成原子化的结构渗透到社会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人人参与”激发了社会基层治理的活力。近年来,为了进一步畅通社会参与渠道,东莞注重为社会各阶层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平台、创建条件,积极开展外来人员和党员参加村(社区)“两委”选举试点工作,全市共选取了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共选配非户籍委员名。

社区协商,巧解百姓烦心事。东莞还在全市全面推开城乡社区协商工作,以“有事好商量、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有效推动停车、环境治理等民生大小事得以解决,在“人人参与”中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平安文化”营造平安友善氛围

7月3日晚上7时,长安平安建设促进会志愿者守望队的9名志愿者们从厦边社区居委会出发,对沿路的大街小巷进行巡查宣导。“我们厦边守望分队对厦边社区3号线全路段展开排查发现1处路灯不亮治安隐患问题,随后立刻上报解决。”志愿者刘叔说。

年以来,长安镇以项目化运作的模式,以“守望一方,共建长安”为核心理念,创新打造“守望·长安”工作品牌,在社区治理领域推动实践平安文化建设。目前,“长安平安使者守望队”线上注册人数已达人,累计服务时数达22.3万小时,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不仅如此,“平安文化”的理念还被搬上了舞台,以文艺的形式走进人们身边。今年1月份,黄江镇举办了平安文化年文艺晚会,来自黄江各界的文艺爱好者以歌曲舞蹈等形式展现平安黄江建设的感人故事,歌颂“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幸福黄江。当晚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舞台上响起阵阵掌声。

东莞市委党校科研科科长、教授孙霄汉认为,“平安”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借助文艺的力量让平安文化理念深入到社区居民心中,则有利于社区居民以包容、平和的方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从“长安平安使者守望队”再到“平安文化年文艺晚会”,“平安东莞”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东莞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多元思想交汇、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如何让人人尊法、懂法、守法、用法,是一个需要各界合力攻克的难题。年以来,东莞立足于本外地人口严重倒挂的特殊市情,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平安文化建设,创新性地从“人”,特别是广大务工人员这一核心要素入手,构建起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东莞还在全市33个镇(街道、园区)创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充分调动和凝聚群众、企业、社区等多项资源和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这项经验还入选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

以文化人,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东莞通过创作全市平安文化建设标识,组织开展平安文化亮灯活动、平安文化“小精灵快闪店”等活动,在全市营造平安东莞良好氛围。同时以企业平安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异地商会积分管理制,推动会员企业、员工和乡籍人员共创、共守、共享平安,年全市涉企业员工治安违法数量同比下降63.52%,“平安文化”成为社会治理的“润滑剂”。

“互联网+”创新社会治理技术

在茶山镇南社一出租屋大门,陈先生将脸靠近门禁系统,大门随即打开,他顺利回到了家中。陈先生的居所正好在茶山南社“智安小区”,该小区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视频门禁、人脸识别、智慧停车等智能系统,进行实时感知、实时分析、实时预警。

“智安小区”是东莞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典型。近年来,东莞发挥社会治理科技支撑作用,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全力打造“智网工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7月14日上午,黄江镇一名网格管理员在进行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辆货车散发出煤气味。网格管理员判断车辆可能是“以车代库”存放了“黑煤气”,立即通过“智网工程”手机APP将该隐患线索逐层上报至社区“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工作站。

正如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所说,东莞社会治理的特点在于将信息技术运用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智网工程”通过网格化管理、开发信息平台、统一调度中心联动的方式形成了高效工作机制。

一组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智网工程”的成效:年,全市网格管理员共发现各类问题隐患.9万宗,处置率96%,全市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6.7%和45.8%。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东莞今年5月正式成立“智网工程”机动巡查队。这支队伍将对社会治理决策部署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于存在急、难、险、重的交叉性、疑难性工作任务,通过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实现攻坚克难。

在东莞市“智网工程”机动巡查队开展田间窝棚专项巡查行动的现场,一架无人机在农田上空盘旋,地面上3名“蓝马甲”分工配合,对大面积或偏远地区农田、围蔽场地开展巡查,发现隐蔽窝棚后马上通过“智网工程”APP上报指挥调度中心。

从网格管理员到指挥调度中心,东莞融合“互联网+”理念,以“科技托底”创新社会治理技术。用一张线上线下全覆盖、无缝隙的“数据网”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与精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guanzx.com/dgsxw/1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