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毕业季对于广大毕业生而言是特殊的。前所未有的超长“寒假”尚未结束,各学校便纷纷迎来了毕业季。受新冠疫情影响,往年热热闹闹的论文答辩、毕业展、毕业典礼通通从线下搬到线上,让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云毕业”元年。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研究生扩招、线下招聘会难以开展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不少毕业生改变原有的毕业计划,从求职方式、求职岗位、城市和单位性质方面进行重新思考与选择。文:张晓敏图:受访者供图疫情催生“云毕业”元年没有往年师生、家长齐聚一堂的热闹,没有祝贺顺利毕业的击掌相庆,没有紧紧相拥、挥泪而别的离愁别绪,6月22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名毕业生举行了“云端”毕业典礼。实际上,这也是今年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毕业场景,从论文辅导、论文答辩到毕业展览、毕业典礼基本都在“云上”完成。将日历翻到4月初,全国多地高校陆续表示本学期不开学,让学生通过云端完成学期课程。“学院大概在4月中旬明确本学期不返校的,我们在5月中旬开始部署毕业生线上答辩事宜。”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主任张艳红告诉笔者,受疫情影响,本学期的课程、见习实习规划以及应届生的答辩、作品展演等工作均转为线上进行。进入5月,东莞理工学院开始组织各二级学院开展应届毕业生毕业答辩,5月18日至19日,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组织举办届广播电视学专业线上答辩。“今年参与毕业答辩的毕业生共85名,最终分成5个小组进行答辩。答辩的同时,各小组评选出届‘立夏展映’参展作品。”张艳红说,每年立夏前后,文学与传媒学院都会举行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立夏映像”毕业展映。“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立夏映像’毕业作品展映首次在Bilibili网站举行,展映活动包括影片(摄影作品)播放、创作团队经验分享和专家点评等环节,观看直播的观众人数超过上万人。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同时也为今后学院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剧情片《临海而安》入选“立夏映像”毕业展映的黄晓杰告诉笔者,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毕业作品的完成增加了不少难度,其中包括拍摄时间、拍摄器材、道具,工作人员安排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团队原来是计划在2月9日开机的,最终因疫情而推迟到4月初进行。”回想起《临海而安》的拍摄过程,黄晓杰说疫情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磨练了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当时拍摄的器材和道具都在学校,最终在老师帮助下才得以领到主要的器材和道具。此外,拍摄场地需要更换,剧本需要调整,再加上时间紧促,非常考验团队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疫情的缘故,团队与指导老师沟通只能通过电话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guanzx.com/dgsxw/1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