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成立于年,是东莞理工学院在“工业4.0时代”与“智能制造”大背景下,为培养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及现代制造服务业专门复合人才,与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学院建设和运行共投入经费.78万元,其中学校投入.42万元,企业投入.36万元。年,智能制造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培养模式
(一)依托优势学科,构建多学科交叉多专业(方向)融合的学缘结构。学院依托学校现有优势学科群组织学缘结构,将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融合起来,实现“新工科”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学院学缘结构示意图(二)夯实数理基础,形成创新型的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在保留四个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设12门西门子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专业核心课程,初步形成基础与专业共享的“哑铃式”理论课程体系,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实现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前沿性和融合性。学院“哑铃式”理论课程体系(三)强化产教结合,实施理论+实践+实际项目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采用3+1的培养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校园侧重学习专业基础,以实践项目为导向,突出核心课程和多专业融合项目设计和实际工程项目,最后一年进行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与企业深度融合,进行跨专业的实际开发项目训练。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学院全程融入西门子工业软件课程体系,“引企入教”,并把企业中的实际工程案例融入到课程中。学生在学习工业软件的同时,吸收西门子最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工业软件课程体系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体系(四)注重实践建设,打造齐全完备的实验实训平台。学院建有目前华南最大的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和实验平台,可容纳人同时实验实训。平台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建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体系,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为智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智能制造学院的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成效
(一)教学资源开发成果丰硕。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发实际工程案例99个,编写智能制造领域系列教材12本,教材中融入实际的工程案例,并共同开发了一批项目化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工程实际需求。(二)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喜人。学院与企业通过联合培训和专门实际工程训练,近3年共培养了6名工业软件系列师资,目前已全部独立授课,并通过了西门子师资认证,成为国内第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工业软件高校师资力量。(三)教学改革创新成就突出。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活动,近3年获省级以上奖励48项,其中国家级28项,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2项,季军2项。学生毕业设计%来自于企业实际课题;90%以上学生在国内知名企业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3年立项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共6项。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凝练的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2项,校级2项。
(四)服务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三年,学院完成98家本地智能制造企业倍增诊断服务,1条智能制造示范线建设,举办36场技术培训,免费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余人,并开展了东莞市智能制造需求和供给情况调研,完成“智能制造行业分析研究报告”和“东莞市智能制造蓝皮书”。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需要咨询教学成果申报、教学案例撰写、教学竞赛等指导服务,可私信本人哦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