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会议
7月24日下午3点,社会建设调研分队于校内的85极致咖啡二楼开了第三次会议。
在会议中,夏志有老师先总结了第一次出征时的成果和不足。然后,针对第一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的调查主题和访谈对象,制定了第二次出征的行程。
夏志有老师联系了东莞市民政局和东莞市社会救助管理站等两个单位,计划就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社会组织、社区管理、社会救助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和访谈。
第二次出征
7月25日上午,虽阴云密布,但社会建设调研分队的成员们的热情一如既往,早早到达莞城区,为一天的调查和访谈做准备。
调研分队一行来到东莞市民政局,在夏志有老师的指导下,分队成员约到了东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救灾与社会救助科、社会组织管理局综合科、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科的四位负责人,邀请他们接受社会建设调研分队的访谈。
在到达民政局进行访谈之前,对于社会救助的含义,分队成员大部分都停留在低保户、医疗救助的认识中。经救灾与社会救助科负责人的介绍,分队成员才得知社会救助分为9个领域。
这9个领域分别是:
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就业救助、生活无着落者救助和受灾群众救助。
分队成员还从访谈中了解到,东莞近期在医疗救助上对低保、特困人员的帮助越来越多,对于特困人员的管理上更加制度化与信息化。
在访谈中,四位负责人耐心倾听并认真解答了分队成员的各类问题。在一次次提问与回答中,很多分队成员不曾了解过的社会建设方面的情况,比如村改居是否必要、社会救助的困难,社会组织发展变迁等等,都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中午稍作休息之后,调研分队的成员们约访了社会救助管理站的负责人,并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社会救助管理站受助者们的居住环境。
在参观的途中,分队成员们全面了解了有关社会救助管理站的救助数量、运行流程等情况。
社会救助管理站为那些生活无着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服务。但在工作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现实的障碍,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救助站自身耐心细致的工作。
在与社会救助站深入交谈的过程中,调研分队得以了解救助机构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迁和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社会组织数量已经高达家了,尤其在年以后,民政部门开始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的职能,使得社会组织的登记手续更加便捷,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减小了管理压力。
按往常规定,社会组织若想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就必须要先找到业务主管单位。很多社会组织因找不到政府部门或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机构进行挂靠而无法登记。
在最近几年,东莞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政府还设立了专项基金,为社会组织购买社工服务、为社会组织的社工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等。由此可见,东莞市政府对于社会组织建设十分重视,为推动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努力。
与政府深入对话
知社会建设发展
社会建设调研分队的成员们在这次访谈中懂得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机构不同部门协调互助才能良好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建设调研分队的每个成员也体会到了东莞市政府为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而付出的努力。
在此次访谈中,调研分队的成员们收获颇深,他们不仅对东莞社会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对东莞市的社会建设更加充满信心。
相信东莞市的社会建设会越来越完善,能够为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供巨大动力。
资料来源:东莞社会建设调研分队
图文编辑:石蕴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