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交流群
政策干货资源匹配
进群
前言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城市,东莞一直以来都是以产业为主线进行发展。而城市更新中的工改更是在开拓产业空间,促进产业升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承接外来产业
加速产城融合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南区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加强与深圳的合作,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东莞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地说,早在东莞宣布: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凤岗、塘厦、清溪等9个镇经过高水平的对接与融合,深圳、东莞两个城市的交通一体化开始加速!
据了解,此次东莞与深圳融合的9个城镇中,虎门与长安两个镇属于高水平建设高地。虎门与长安虽然都是以制造、生产为主营业,两者间却有很大不同。虎门主打传统生产业,整个片区都是服装制造、加工的工厂。虎门也被披上“服装王国”的外衣。相较于虎门,长安坐上高新制造业的马车,拥有着OPPO、VIVO两大手机品牌的长安,常年位居东莞经济榜首,GDP高达亿。
大岭山、大朗、黄江三镇,同属松山湖片区,将携手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而大朗拥有华为终端总部,在科学技术与研发人才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未来三地的科技产业的发展将会如火如荼的开展进行。
在这9个城镇中,最宜居的地方,当属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四镇。未来规划发展方向将会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魅力城镇。而凤岗一直有着“深圳后花园”的美誉,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也比较高。二十年来,凤岗GDP增速也一直在这9镇中一直排名第一。
频出新政利好
新增存量产业用地
自年12月16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试行)》(东府〔〕号)以来,东莞城市更新已经跨过11个年头了,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城市更新已然成为东莞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发展之一。
本次东莞主动与深圳进行融合,背后需要导入的产业体量将会大幅增长。而东莞借助城市更新的工改加速产业的导入势在必行。
为表决心。这11年内,东莞政府一直出台产业红利的相关政策,简化工改项目审批报批流程,加大对工改项目的财政补贴以及优惠政策,也在不断优化工改项目的监管措施,防止产业“变味”的情况发生。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凭借相对廉价的土地吸引外商投资建厂,从“三来一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东莞不断承接广深港多城市的产业外溢,企业新增用地需求迫切,然而目前东莞的产业用地主要以M1类工业用地为主,现状多为旧厂房,功能落后、利用效率低,现有用地指标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M0用地的诞生,更好的承载了东莞企业的发展,加以政策力度的大力支持,加速了产城融合的发展,M0地块未来肯定是旧改里的香馍馍。
政府深入基层
解决改造关键难题
目前,东莞全市镇村工业园总面积共约52万亩,其中有改造潜力的达38万亩,作为产业安排的25万亩。在土地日益紧缺趋势下,镇村级工业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多、权属复杂、利用率低等问题,还呈现“布局散、污染大、隐患多、利益杂、改造难”等情况。第一批镇村工业园改造项目库共计多亩,目前已经收集了多个项目,企业自改工业园项目占到一半,已拆除平整的项目多个。
近几个月以来,东莞市各级领导对东莞镇村工业园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